專欄連載Column

2022-05-05

第89期 難改的不是姿勢 而是擊球習慣

每個人打球,都會有一些習慣動作,也許是手多翻一下,也許是頭會抬一下,不少人會因此煩惱,並試圖想要修正自己揮桿中的「缺陷」。如果是剛開始打球的初學者,那應該還有機會修正。但若已經是球齡超過5年的球友,那揮桿動作幾乎可以說已經改不了了。

揮桿的姿勢可以改,但揮桿的習慣很難改。因為大腦與身體都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運作模式,硬要改就會感覺很「不習慣」,身體不協調,心理上也沒安全感,結果往往是改了正確的動作,卻完全打不到球。

有著世界最強左弧球之稱的羅利麥克羅伊,他在下桿時身體分離的動作堪稱經典,幅度非常驚人。但對他來說這是從小打了上千萬次的動作,可以打出很好的速度與控制,而他的身體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,變成很適合這樣的揮桿方式,因此能打出驚人的擊球表現,成為世界頂尖好手。

如果有人看到,這樣的揮桿動作能贏得大賽冠軍,試著想跟著做出相同的揮桿,是不是有可能呢?

答案不是能不能做到,而是沒有理由這樣做。

第一,做出相同的揮桿動作時,可能就完全打不到球了。對麥克羅伊來說跟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揮桿習慣,對你來說是彆扭到不行的奇怪感覺,當然也不會有從小開始做過無數次揮桿所造就的穩定性。

第二,就算做出了一樣的動作,職業選手從小這樣打,身體在長大的過程中也不斷強化,就能這樣的動作模式下有效地發揮速度與平衡。若換成了其他的身體,即使是選手自己來做動作也打不好。

第三,要改成那樣的動作, 需要付出驚人的練習量, 完整的訓練計劃, 要有十足的決心與充分的意志力,若是年僅十歲的孩子還有可能,若只想要把球打好的業餘人士,成功的或然率實在過低。

許多在擊球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 並不是「揮桿姿勢」不好, 而是「用力方式」不好。不少球友在空揮桿時的姿勢都很流暢,但真正打球時卻完全不同。做出了一樣的瞄球準備動作,但因為「用力方式」不同,所以揮桿的效果天差地遠。

如果是學球一到兩年,不算是新手,但球齡並不算長的人;或是之前有打過高爾夫,但是已經有一陣子沒打的話,「重新學習」會是一個值得嘗試的選擇。若球齡較長,揮桿習慣已經相當固定,不妨試著去了解並接受自己的動作特性,並從短擊球與球場策略來強化,也能打出更好的成績。